3. 类的加载过程详解
3.1 概述
在Java中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由虚拟机预先定义,引用数据类型则需要进行类的加载。
按照Java虚拟机规范,从class文件到加载到内存中的类,到类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如下7个阶段:
其中,验证、准备、解析3个部分统称为链接(Linking)
从程序中类的使用过程看
我们所说的加载完毕包括:加载、链接、初始化三个阶段都完成之后类进入方法区中
3.1.1 大厂面试题
蚂蚁金服:
- 描述一下JVM加载Class文件的原理机制?
- 一面:类加载过程
百度:
- 类加载的时机
- Java类加载过程?
- 简述Java类加载机制?
腾讯:
- JVM中类加载机制,类加载过程?
滴滴:
- JVM类加载机制
美团:
- Java类加载过程
- 描述一下jvm加载class文件的原理机制
京东:
- 什么是类的加载?
- 哪些情况会触发类的加载?
- 讲一下JVM加载一个类的过程JVM的类加载机制是什么?
3.2 过程一:Loading(加载)阶段
3.2.1 加载完成的操作
加载的理解
所谓加载,简而言之就是将]ava类的字节码文件加载到机器内存中,并在内存中构建出]ava类的原型--类模板对象。所谓类模板对象,其实就是]ava类在IVM内存中的一个快照,JVM将从字节码文件中解析出的常量池、类字段、类方法等信息存储到类模板中,这样JVM在运行期便能通过类模板而获取]ava类中的任意信息,能够对]ava类的成员变量进行遍历,也能进行Java方法的调用。
反射的机制即基于这一基础。如果JVM没有将]ava类的声明信息存储起来,则JVM在运行期也无法反射,
加载完成的操作
加载阶段,简言之,查找并加载类的二进制数据,生成class的实例。
在加载类时,Java虚拟机必须完成以下3件事情:
- 通过类的全名,获取类的二进制数据流。
- 解析类的二进制数据流为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Java类模型)
- 创建
java.lang.Class
类的实例,表示该类型。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3.2.2 二进制流的获取方式
对于类的二进制数据流,虚拟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或获得。(只要所读取的字节码符合JVM规范即可)
- 虚拟机可能通过文件系统读入一个class后缀的文件(最常见)
- 读入jar、zip等归档数据包,提取类文件。
- 事先存放在数据库中的类的二进制数据
- 使用类似于HTTP之类的协议通过网络进行加载
- 在运行时生成一段class的二进制信息等
- 在获取到类的二进制信息后,Java虚拟机就会处理这些数据,并最终转为一个
java.lang.Class
的实例。
如果输入数据不是ClassFile
的结构,则会抛出ClassFormatError
。
3.2.3 类模型与Class实例的位置
1. 类模型的位置
加载的类在JVM中创建相应的类结构,类结构会存储在方法区(JDKl.8之前:永久代;J0Kl.8及之后:元空间)。
2. Class实例的位置
类将.class文件加载至元空间后,会在 堆中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用来封装类位于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该Class对象是在加载类的过程中创建的,每个类都对应有一个Class类型的对象。
3. 图示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获取当前运行时类声明的所有方法
Method[] ms = clazz.getDecla#FF0000Methods();
for (Method m : ms) {
//获取方法的修饰符
String mod = Modifier.toString(m.getModifiers());
System.out.print(mod + "");
//获取方法的返回值类型
String returnType = (m.getReturnType()).getSimpleName();
System.out.print(returnType + "");
//获取方法名
System.out.print(m.getName() + "(");
//获取方法的参数列表
Class<?>[] ps = m.getParameterTypes();
if (ps.length == 0) {
System.out.print(')');
}
for (int i = 0; i < ps.length; i++) {
char end = (i == ps.length - 1) ? ')' : ',';
//获取参教的类型
System.out.print(ps[i].getSimpleName() + end);
}
}
3.2.4 数组类的加载
创建数组类的情况稍微有些特殊,因为数组类本身并不是由类加载器负责创建,而是由JVM在运行时根据需要而直接创建的,但数组的元素类型仍然需要依靠类加载器去创建。创建数组类(下述简称A)的过程:
- 如果数组的元素类型是引用类型,那么就遵循定义的加载过程递归加载和创建数组A的元素类型;
- JVM使用指定的元素类型和数组维度来创建新的数组类。
如果数组的元素类型是引用类型,数组类的可访问性就由元素类型的可访问性决定。否则数组类的可访问性将被缺省定义为public。
3.3 过程二:Linking(链接)阶段
3.3.1 环节1:链接阶段之Verification(验证)
当类加载到系统后,就开始链接操作,验证是链接操作的第一步。
它的目的是保证加载的字节码是合法、合理并符合规范的。
验证的步骤比较复杂,实际要验证的项目也很繁多,大体上Java虚拟机需要做以下检查,如图所示。
整体说明:
验证的内容则涵盖了类数据信息的格式验证、语义检查、字节码验证,以及符号引用验证等。
- 其中格式验证会和加载阶段一起执行。验证通过之后,类加载器才会成功将类的二进制数据信息加载到方法区中。
- 格式验证之外的验证操作将会在方法区中进行。
链接阶段的验证虽然拖慢了加载速度,但是它避免了在字节码运行时还需要进行各种检查。(磨刀不误砍柴工)
具体说明:
-
格式验证:是否以魔数
0XCAFEBABE
开头,主版本和副版本号是否在当前Java虚拟机的支持范围内,数据中每一个项是否都拥有正确的长度等。 -
语义检查:Java虚拟机会进行字节码的语义检查,但凡在语义上不符合规范的,虚拟机也不会给予验证通过。比如:
- 是否所有的类都有父类的存在(在Java里,除了
object
外,其他类都应该有父类) - 是否一些被定义为final的方法或者类被重写或继承了
- 非抽象类是否实现了所有抽象方法或者接口方法
- 是否所有的类都有父类的存在(在Java里,除了
-
字节码验证:Java虚拟机还会进行字节码验证,字节码验证也是验证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过程。它试图通过对字节码流的分析,判断字节码是否可以被正确地执行。比如:
- 在字节码的执行过程中,是否会跳转到一条不存在的指令
- 函数的调用是否传递了正确类型的参数
- 变量的赋值是不是给了正确的数据类型等
栈映射帧(StackMapTable)就是在这个阶段,用于检测在特定的字节码处,其局部变量表和操作数栈是否有着正确的数据类型。但遗憾的是,100%准确地判断一段字节码是否可以被安全执行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该过程只是尽可能地检查出可以预知的明显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阶段无法通过检查,虚拟机也不会正确装载这个类。但是,如果通过了这个阶段的检查,也不能说明这个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前面3次检查中,已经排除了文件格式错误、语义错误以及字节码的不正确性。但是依然不能确保类是没有问题的。
-
符号引用的验证:校验器还将进符号引用的验证。Class文件在其常量池会通过字符串记录自己将要使用的其他类或者方法。因此,在验证阶段,虚拟机就会检查这些类或者方法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当前类有权限访问这些数据,如果一个需要使用类无法在系统中找到,则会抛出
NoClassDefFoundError
,如果一个方法无法被找到,则会抛出NoSuchMethodError
。此阶段在解析环节才会执行。
3.3.2 环节2:链接阶段之Preparation(准备)
准备阶段(Preparation),简言之,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值。
当一个类验证通过时,虚拟机就会进入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虚拟机就会为这个类分配相应的内存空间,并设置默认初始值Java虚拟机为各类型变量默认的初始值如表所示。
类型 | 默认初始值 |
---|---|
byte | (byte)0 |
short | (short)0 |
int | 0 |
long | 0L |
float | 0.0f |
double | 0.0 |
char | \u0000 |
boolean | false |
reference | null |
注意:Java并不支持boolean类型,对于boolean类型,内部实现是int,由于int的默认值是8,故对应的,boolean的默认值就是false。
- 这里不包含基本数据类型的字段用
static final
修饰的情况,因为final
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分配了,准备阶段会显式赋值。 - 注意这里不会为实例变量分配初始化,类变量会分配在方法区中,而实例变量是会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到java堆中。
- 在这个阶段并不会像初始化阶段中那样会有初始化或者代码被执行。
对注意中的第1点分析:
注意:以下前3点的前提都是字段已经完成显示赋值(定义的后面已经赋了值)的前提下进行的
- 非final修饰的静态变量会在准备阶段赋初始值,然后在初始化中的
<client>
方法中显示赋值 - 静态常量(基本数据类型、String类型字面量("XXX"这种情况))在编译阶段会初始化赋值,然后在准备阶段就会显示赋值
- 引用数据类型的静态常量,尤其是
new String("XXX")
这种形式,都是在初始化中的<client>
中进行显示赋值的 - 如果在static静态代码块中具有显示赋值操作(定义的后面没有赋值),那肯定就是在初始化中的
<client>
方法中显示赋值
3.3.3 环节3:链接阶段之Resolution(解析)
在准备阶段完成后,就进入了解析阶段。
解析阶段(Resolution),简言之,将类、接口、字段和方法的符号引用转为直接引用。
具体描述:
符号引用就是一些字面量的引用,和虚拟机的内部数据结构和和内存布局无关。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在Class类文件中,通过常量池进行了大量的符号引用。但是在程序实际运行时,只有符号引用是不够的,比如当如下println()方法被调用时,系统需要明确知道该方法的位置。
举例:
输出操作System.out.println()
对应的字节码:
invokevirtual #24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以方法为例,Java虚拟机为每个类都准备了一张方法表,将其所有的方法都列在表中,当需要调用一个类的方法的时候,只要知道这个方法在方法表中的偏移量就可以直接调用该方法。通过解析操作,符号引用就可以转变为目标方法在类中方法表中的位置,从而使得方法被成功调用。
3.4 过程三:Initialization(初始化)阶段
初始化阶段 ,简言之,为类的静态变量赋予正确的初始值。
1.具体描述
类的初始化是类装载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前面的步骤都没有问题,那么表示类可以顺利装载到系统中。此时,类才会开始执行Java字节码。(即: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 Java 程序代码。)
初始化阶段的重要工作是执行类的初始化方法:<clinit>()
方法。
- 该方法仅能由]ava编译器生成并由JVM调用,程序开发者无法自定义一个同名的方法,更无法直接在Java程序中调用该方法,虽然该方法也是由字节码指令所组成。
- 它是由类静态成员的赋值语句以及
static
语句块合并产生的。
2.说明
2.1 在加载一个类之前,虚拟机总是会试图加载该类的父类,因此父类的<c1init>
总是在子类<clinit>
之前被调用。也就是说,父类的static块优先级高于子类。
2.2 Java编译器并不会为所有的类都产生<cinit>()
初始化方法。哪些类在编译为字节码后,字节码文件中将不会包含<clinit>()
方法?
- 一个类中并没有声明任何的类变量,也没有静态代码块时
- 一个类中声明类变量,但是没有明确使用类变量的初始化语句以及静态代码块来执行初始化操作时
- 一个类中包含
static final
修饰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字段,这些类字段初始化语句采用编译时常量表达式